长久以来西藏炒股配资,围绕歼-35隐身舰载战斗机内置弹舱的尺寸大小、载弹量等话题,一直都是外界关注的重点。央视军事《正午国防军事》的一则报道,让歼-35隐身舰载战斗机的内置弹舱终于揭开神秘面纱。这款中国新一代舰载机,竟能一次性搭载6枚折叠版的霹雳-15中远距空空导弹。 6枚霹雳-15不仅打破了外界对歼-35载弹能力的长期猜测,更直接将美国海军F-35C的对比拉到台前。但多数人可能没意识到,6枚霹雳-15只是开胃菜,真正让歼-35具备战略级威慑力的,是能灵活挂载重型空面弹药的硬实力。 对五代机而言,内置弹舱的尺寸、容积与重载能力,直接决定其综合战力,美制F-22、F-35就曾在这上面栽过不少跟头。F-22的弹舱受限于长度和深度,根本无法携带对海武器;即便洛马公司曾计划开发配套弹药,最终也因技战术指标受限、效费比太低而放弃。虽说F-22能挂小直径炸弹(SDB)这类紧凑型对地武器,但面对大型目标时根本“打不动”,实际作战价值大打折扣。
得益于F-22的前车之鉴,吸取了F-22教训的F-35战斗机,虽然一开始就设计了更大的弹舱,长度和深度都有提升,具备了多样化挂载潜力,可美国防部仍不满足。在2019年7月,美军还与洛马公司签约,要求进一步扩大弹舱容积。
但F-35战机的内部结构早已定型,洛马只能提出修改弹舱后部机身隔框、通过减少油量换容积的方案,还想靠外挂副油箱弥补作战半径的损失。这一方案直接被美国国防部拒绝了,至今F-35弹舱扩展改进项目仍无明显结论,足见五代机内置弹舱的优化有多难。
我们歼-35战机的弹舱设计,从一开始就避开了美制战机的坑。沈阳所在研发时,一方面紧扣航母“弹射/滑跃起飞,拦阻降落”的使用场景,确保弹舱适配舰载作战需求;另一方面又吸取美国F-22、F-35的经验,在弹舱设计与整机维护性之间找到了平衡,甚至还为歼-35配套研发了以空面弹药为主的武器体系,从根源上避免“有舱无弹”的尴尬。
央视的报道也印证了外界的猜测:歼-35的弹舱尺寸和容积确实让人惊喜。6枚折叠弹翼的霹雳-15中远程空空导弹,能让它在执行舰队防空、远程巡逻截击任务时,凭借自身优异的隐身性能,在数百公里外对目标发起攻击,这对航母编队的防空安全至关重要。 但制空作战只是歼-35战机的一面,另一方面还要靠空面弹药撑起的对地、对海打击能力。既要用重型弹药攻坚,也要靠大型弹药实现远程反舰、避免进入敌方防空圈,还得靠小型弹药提升任务灵活性。
在这一点上,歼-35彻底绕开了F-35的弯路。在小型弹药方面,搭载至少12枚小直径炸弹毫无压力,能以高火力密度打击集群目标;重型弹药上,从100公斤级到1吨级的弹药都能适配,还能容纳我国新一代防区外打击武器,攻坚能力拉满;远程反舰领域,携带2~4枚中远程超声速反舰导弹不成问题,其中“至少2枚”更是海军明确的硬性指标,绝不含糊。 依靠远超美军F-35的多样化武器挂载能力,令歼-35可遂行包括防空、拦截、攻击、支援以及压制等在内的各项任务,在多用途性上堪称是全球第一。相比之下,美海军F-35C受限于弹舱固有缺陷,至今没能解决挂载能力不足的问题,任务范围也远不如歼-35全面。在挂载能力与任务范围方面,相比我国的歼-35都要矮一头。
歼-35战机展出的巨大作战能力,远不止6枚霹雳-15导弹。当歼-35隐身战机带着霹雳-15导弹巡航时,F/A-18E/F和F-35C就得警惕数百公里外的“死亡线”;而当歼-35挂载重型空面弹药,尤其是中远程超声速反舰导弹时,美海军的大中型水面舰艇将面临“一着不慎满盘皆输”的风险。歼-35后来居上的战斗力,是中国舰载机从追赶到超越的关键一跃西藏炒股配资,也让全球舰载机格局迎来了新的转折点。
倍选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